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谱谱风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yx_h

※※乐理知识补习园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04: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简谱、简谱大国和简谱软件


简谱、简谱大国和简谱软件

——《简谱学习二十课》前言

 

舒 泽 池
 

      简谱是现代中国使用最多的记谱方法。从整体上说,毫无疑问五线谱的优越性更多,是从事音乐专业的人的基础工具。但是在一定的音乐范围内,简谱的优点也是很明显的。所谓“一定的音乐范围”我想主要有三条:
1.调式、调性比较稳定,变化不多;
2.声部简单,单声部或二声部,至多四声部;
3.变化音可以有,但是不复杂。
这三条限定,恰好符合于大众喜爱的歌曲(民间歌曲、群众歌曲、流行歌曲和比较通俗的艺术歌曲)在音乐技术程度上的限定。可见对于占人口99%的非音乐专业人士,简谱是有很大诱惑力的——在他们喜闻乐见的音乐范围内,简谱传达的音乐信息不比五线谱少,学习、书写和辨认也不比五线谱困难——许多人还会觉得更加容易。事实上不仅是中国,在海外华人、华裔社会里,简谱也是大受欢迎的。
从一个世纪以前西方音乐和现代音乐教育制度传入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正在开始从来没有过的巨大、深刻的变革,涉及到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国民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开始从狭隘的学科体系中解放出来,将视野转向社会的主体——人,将重心转向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音乐教育回归于人,也回归于音乐自身。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由于人类的生理特性,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视觉明显优于听觉(视觉占83%,听觉占11%),因此,人们创造了作为视觉信号的乐谱,成为感悟、表现和创造音乐的虽然是辅助、却又是不可缺少的工具。我问过不少作曲家朋友(他们没有一个不会简谱的),很多人都说不出他们是怎样学会简谱的,好象根本不存在专门的学习“识谱”的过程,多听、多唱、比较、实践,自然而然地就会了。我这样说,不是要贬低简谱作为一门科学的记谱法的学术价值,事实上简谱不“简”,而且越钻、越深就问题越多、越不简单。我想说的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不需要把简谱当作一门学问,不要去深究那些名词、定义、分类、规则(就象当今许多简谱教材那样)可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把气力花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多听、多唱、多唱、多听,将听觉的音乐和视觉的乐谱反复比较、对照,由生而熟,由熟而巧,不知不觉的,就会了。
能够将听觉的音乐和视觉的乐谱迅速而反复的转换、对照的,唯有电脑。我们这套软件就是帮助大家做这件事的。中小学校的音乐课程不可能传授系统的音乐知识,更不可能满足一个人音乐发展的终身需要。《简谱学习二十课》(基础篇)的内容基本上与新的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内容相当,但是更为丰富、更为生动、更为系统、更为深化。这套软件可以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辅助和扩展,相信音乐老师和学生都可以从软件中发现许多喜欢的和有用的内容。这套软件更可以作为全社会一切喜爱音乐和从事业余音乐活动的人们的朋友和帮手,毕竟基本的视谱能力是未来社会每个成员都应该具备的。另外,相信很多家长和准家长们也会从这套软件中找到他们所需要的内容。
这套软件不是一本电脑版的乐理教科书,而是综合了识谱、乐理、视唱、练耳和音乐欣赏等各个方面。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注重听觉,注重感受,大部分课程都分为“体验”和“实践”两个部分,先体验,后实践,将理论性的说明减少到最低限度。第三个特点,注重音高位置观念,比较早的引入了钢琴键盘,以弥补简谱“可变do唱名法”只注重相对音高关系而忽视绝对音高位置的“先天”缺陷。第四,打破历来视唱练耳课程只用单一钢琴音色作为听音材料的局限,在一些课程中使用了真实的音乐(乐队和歌唱)的录音,至少在国内,这种做法是一种创举。以上这四个特点,究竟做得怎样,有待于在软件发行过程中得到各位朋友的检验与批评。国外的音乐软件相当发达,五线谱的软件(书写的和学习的)数不胜数。但是简谱的软件,据我所知是一个也没有。中国作为一个简谱大国,只能靠中国人自己来设计制作简谱软件。 简谱书写软件国内有人尝试,简谱学习软件很可能就是这套软件开的头——“0”的突破。做开头不是好事,由于可参照的太少,“缺点错误在所难免”也就不是一句客套。好在电脑软件修改升级非常容易,依靠各位朋友,依靠广大用户,随着版本号的逐步增加,我们会把这突破的“0”画得更圆。继“基础篇”之后我们还会推出“提高篇”。在五线谱学习方面,在音乐欣赏、音乐知识的各个方面,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13 4:47:3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04: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尺短寸长,暇瑜互见

 

尺短寸长,暇瑜互见
——简谱、线谱的综合运用

韩 忠 岭



    简谱和五线谱都是舶来品,从“学堂乐歌”时期开始,逐渐在我国流传开,成为主要的记谱法,一直到今天。然而,多年来对于简谱和五线谱的摒弃和推广问题一直争论不休,针对这一老话题,笔者搜索查阅了期刊网相关文论,代表观点主要是对立的双方,一方是要坚决淘汰简谱,只推行使用五线谱,另一方则坚持简谱不能淘汰。笔者认为:简谱和五线谱本就是同根一体,是同一事物,同是人们学习和记录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人为的硬要把它看成两种事物,这种二分的认识观是错误和不可取的,它将影响我国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一、同根同体,相煎何急
    简谱产生于十七世纪的法国,而五线谱发展到十七世纪已经基本上比较成熟和完备了。简谱是在五线谱形成及发展了近千年后,由五线谱派生出来的一种记谱方式。最初的产生原因是为了教徒歌唱的便利。十八世纪中叶,卢梭认为五线谱记谱过于复杂,不利于大众普及学习,为减少群众学习音乐上的困难,降低五线谱学习的难度,从方便大众学习音乐的目的出发,系统化创造发展了简谱,经后继者加兰、帕里斯、谢威等人进一步发展成熟,成为大众学习音乐和歌咏活动的流行记谱法,深受普通群众的欢迎。寻源问宗,可以看出简谱、五线谱本就是同根一体,是同一事物的统一体系。
    现代简谱记谱已发展到了十分科学和规范的程度,在记谱理论上和五线谱基本相同,如时值、节奏、调号、拍号、小节线、各种变化音记号、速度、力度、表情、省略、反复等各种记号都与五线谱相同。简谱原本是从五线谱变化创造而来,只是简谱发挥了首调视唱的特性优势,在音域不宽的歌唱和首调性质的乐器演奏中应用十分方便,且记谱方式比五线谱简单易学,方便了更多的人学习音乐。如果能掌握简谱,学习五线谱也会变得很容易,如果学会了五线谱,一看简谱自然也就明白,这也说明二者的同一性和相通性。但是由于简谱具有首调视唱特性和记谱简单易学,比线谱更适于普通大众学习音乐,在普通音乐教育和大众音乐生活中更容易成为学习音乐的工具。简谱七个数字音符的数字本身就给人有音阶和高低的音高感,熟悉简谱的人都会有这种潜在的数字音高意识,可以说看到数字音符而产生的直观音高感,也不逊于五线谱音符上下排列而形成的直观音高感,这又怎么能把直观音高感不明确的“罪名”加给简谱呢?
    从简谱的产生和记谱上看,简谱和五线谱是同一体系的一个整体事物,彰显着各自独特的优势,在不同情况的音乐实践中给人们提供相同的“工具”作用。 
   

  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五线谱和简谱就如同尺和寸的关系,二者都是人们的使用工具,都在不同的方面发挥和弥补了对方不足的重要作用。五线谱上千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比较完善的科学记谱法,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广为运用,成为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流行通用记谱法。然而,也正因为它的完备与复杂,造成普通大众学习的困难,尤其对于首调性质的音乐,如歌唱、首调乐器等。而简谱的运用,很好的弥补了五线谱的不足之处,正如“寸”虽短,却能补充“尺”的不足。简谱自传入中国以来,能够在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生活中长久不衰,与它的大众性、普及性、方便易学性等特点有很大关系,同时,中国传统音乐的首调和单旋律线条特质,也适合简谱的记谱特性。这种很有利于中国普通音乐教育的记谱法,很有利于普及大众学习音乐的方式,却不断遭致要淘汰的呼声,这实在是令人想不通的。本来音乐专业学习就是少数人的教育,不同于大众型的普通音乐教育要求,难道让普通音乐教学和群众音乐活动也都像专业音乐教育要求的标准一样,那还有什么音乐“专业”和“普通”之分?
    简谱和五线谱同是音乐记谱的工具,仅仅是一种记谱工具和方式而已,是音乐学习的方法和手段,而非如有些文章危言耸听“利害关系”,认为弃“简”趋“五”是音乐教育上的取“利”避“害”的关系。笔者认为无论是哪种记谱方式都是音乐学习的手段,那一种方便有效、实用易学,能为学习者掌握音乐服务,我们就应该用那一种,更何况这两种记谱法本就是相通的同一事物,能够掌握其中任意一种记谱方法,对另一种的学习也就很容易了。简谱比五线谱要简明易学,同时印刷、书写、记录也很方便,特别是首调唱名法,非常便于视唱和演奏单旋律,对于歌唱和单声部的旋律音乐,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记谱法。五线谱记谱功能强大、科学系统,尤其对于多声部和固定音高乐器的演奏,和声结构,复杂的复合织体结构等音乐形式表现完美,是专业音乐领域先进的记谱法。
    笔者通过对搜索到相关文论的学习思考,个人认为简、线谱争论的根源是首调和固定调唱名法。牵涉到许多概念性的理解,如固定音高和视唱首调与固定调观念等,限于篇幅,不作概念释义展开。简谱的特点是首调视唱应是无争议的事实,五线谱是固定音高的特点也应无异议,关键在于识谱视唱。音乐学习者学习记谱,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视唱和演奏,视唱对于绝大多数学习者来说,首调概念是最容易和方便快捷的,固定音高乐器(如钢琴)演奏固定调记谱是最为方便,这也是简谱从五线谱体系中被独立改装出来的主要原因。五线谱也可以用首调视唱,问题在于首调视唱时,会与长期训练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固定音高位置唱名产生干扰冲突,影响识谱效率。实际上,现实中有很多具有固定音高的人,也是首调概念来识谱视唱。五线谱的首调视唱,即使是专业音乐学习的学生,也要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对于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通大众音乐学习是很不实际的。 
   

  三、暇瑜互见,优势互补
    世界上没有那一种记谱法是完美无缺的,虽然今天的五线谱在记谱上已十分完善且功能强大,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简谱的派生和流行就说明了这一点。有许多音乐工作者尝试综合简谱和五线谱的长处,改进五线谱的短处,创造性的发明改进五线谱记谱。如“标记式五线谱首调音符记谱法”,力图改变五线谱首调唱名法位置多变,很难掌握的缺点,用改变五线谱音符形态的方法,达到既能保持五线谱的优势,又能借鉴简谱长处的目的。这种改革设想仍然是弃“简”尊“五”的观念立场,然而,给人感觉更增加了五线谱的繁琐,还是不如简谱简明易学,也未能适应普通人群学习音乐的要求。还有许多改革的想法和设计,有许多新记谱法的个人创造发明,散见于各杂志中的论文介绍,如石峰的“标图记谱法”,吴道恭的“六线谱记谱法”,还有诸如“两线式”、“数字十二音式”等改革,这些良好的设想都说明了人们对五线谱不足之处的认识,反映了人们探索比五线谱更为先进记谱法的美好愿望。遗憾的是这些积极的改革均未能取代五线谱和简谱的地位,也未能普及应用。实践已经证明,简谱和五线谱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音乐记谱工具,二者同时使用,既无害又有利,何乐而不为?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雷默(Bennet Reimer)在他的著作《音乐教育的哲学》中谈到“这种较为简单好记的简谱体系给了儿童一个非常实用的途径,来获得依赖记谱的两个基本功能……即使在西方,鲜有人在成功的使用五线谱方面,即能够轻而易举地、熟练地用它来作曲和表演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中国有着(或者说有过)西方国家所没有的选择——非常适合儿童需要的简谱体系……我很遗憾,依靠那种体系的选择在中国似乎已经被放弃”,他还谈到五线谱的复杂程度是满足了专业音乐的需要,对普通人学习音乐来说,是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的,他肯定了在中国学校简谱体系“给了学生一种极其有效的唱歌、演奏和作曲的工具”,而现在“这种出色的体系正被丢掉,让位给五线谱,因为五线谱倒成了更新潮的行事方式。广大中国青少年凭简谱能够轻而易举地培养起来的高水平实际应用能力……正被抛弃,代之以无穷无尽的、令人沮丧的学习五线谱的尝试,而五线谱是没有几个人会学成功,甚至没有几个人需要学的”,最后他幽默的感慨“欢迎中国加入到美国式体验中来”,言外之意,美国的音乐教育已经在这方面经历了失败的痛苦体验,中国正在步入美国的后尘。雷默的言论仅属一家之言,我们应辩证的看,但是他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和深思:我们的音乐教育观念是否有问题?对待简、线谱的认识是否正确等等。
   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特别是中小学器乐教学落后,这对于键盘乐器学习最具优势的五线谱教学尤为不利。目前的状况是,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也只有部分学校能开展以竖笛、口琴之类的器乐普及教学,毋庸多言简谱是最适宜的学习工具。简谱和五线谱在我国长期并存,对我国的音乐发展作出很大贡献,这是有目共睹不争的事实。例如二胡这种乐器,在我国音乐生活中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普通音乐教育中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的二胡教材多是简谱版本,很适合二胡教学和演奏中的把位概念和首调思维习惯;在专业院校如中央音乐学院赵寒阳、刘长福等著名教授编写的五线谱版教材,在普通二胡教学和演奏中并不适合大众学习,只能在很小范围的专业人士使用。笔者在多年二胡教学中曾对比使用过简、线谱教材,深感五线谱记谱对于二胡教学和演奏的不便,也曾就此问题与学习二胡专业的音乐学院学生交流,几乎所有的人都反映简谱在二胡学习中比五线谱要方便很多。我们不能因为五线谱比简谱具有更强大的记谱能力,也不能以日本、越南等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用简谱只用五线谱为由,更不能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就否定了简谱在我国音乐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相反,如果普通大众通过简谱学习了解更多的音乐,普通音乐教育利用简谱使更多的学生走进音乐,这对音乐的发展岂不是更为有利,也培养了更多能学会和掌握五线谱,走进专业音乐学习的后备人才。
    现代乐队总谱也并非清一色的五线谱,有很多非五线谱的记写方式,我们完全可以把简谱和五线谱共同纳入乐队总谱中使用,二者也并非是相排斥的,完全可以各取所需、通行通用。试想,我们的许多民族器乐音乐都是首调性质,简谱非常适合,对教学和演奏来说十分方便,如果仅仅为了与“国际接轨”这一理由而换成了五线谱,势必造成教学和演奏上诸多的不便,而且,由于简谱和五线谱的共通性,相信外国的音乐工作者和演奏家们也能像中国人一样,能方便快捷的学会和识读,反之,中国的演奏家感觉使用别扭的,外国人也不会多么顺畅。假如因为简谱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实践成功,“与国际接轨”后说不定别的国家也会争相效仿学习。实际上,国外音乐工作者也在不断探索改进记谱方法,也不是仅仅只用五线谱记谱,然而至今没有那一种记谱法是完美的,适宜的就是最好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13 4:53:2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05: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闯入”音乐教育领域的电脑软件


“闯入”音乐教育领域的电脑软件

舒 泽 池

  

 

  重新发表的说明:这篇文章大约发表于2004年,应《演艺设备与科技》杂志之约而作,只能是个概述,而且资料也只能截止于2004年。那时《乐理新思路》和《音乐考生听力冲刺》刚刚问世,《新编雷·卡法国视唱教程》还没有完成。传统的“课件”概念虽然已有重大突破,但是《音乐之门》体系尚在酝酿之中,“数字音乐教育”的“四项基本要求”尚未成型,更为重要的是“人人音乐”理念尚未提出。所以,这篇文章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以致开始时并未收入博客。最近因一些朋友需要了解数字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我又没有时间另写或补充,只好这样原样发表出来,一字未易,有些不甚妥当的词语,也就作为历史留存吧。现代“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实在是太快太快!一篇文章几年就觉得过时了——想想真有点可怕啊!

 

  差不多在二十年前,“MIDI”传入中国不久,关于“MIDI”即“Music Instrument Digital Inteface”的中文译名的问题,一般都译为“乐器数字接口”,而笔者认为更准确的译名应是“音乐设备数字接口”,关键在于“Instrument”这个词,并不是只指“乐器”,而是包括着一些与音乐相关的设备,例如音响设备和灯光设备,“MIDI”能够实时控制它们,使得舞台上的音响和灯光根据音乐的起伏即时变化,比用人工控制准确、细腻得多。从“MIDI”开始而不限于“MIDI”,数字技术与音乐相结合,产生了电脑音乐,不但创造出“电子乐器”这个乐器发展史上的奇葩,而且全面地影响了音乐事业的发展。笔者在九年前的一篇文章《电脑音乐刍论》中写道:电脑音乐是音乐艺术与现代电子技术交融的结晶。电脑音乐对于人们的音乐生活,已经和正在产生着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其中包括:
  音乐的创作——电脑音乐提供了音色素材的崭新领域,开拓了创作技法的广阔天地,衍生出一个新的专业即电脑作曲专业;
  音乐的演奏——电脑音乐突破了自然乐器的物理性能的限制和人类演奏时生理机能的约束,扩大和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手段;
  音乐的传播——由于电脑音乐改变了沿习数千年的音乐产生和传播的方式,置创作、表演、制作于一炉,融作曲、演奏、指挥、录音为一体,能够真正实现作曲家的想象、演奏家的技巧和欣赏者实际聆听的音响的重合和统一,所以对于提高音乐创作和演奏的质量和数量,对于简化音乐制作的过程,从而降低音乐传播的成本,提高音乐传播的效率,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音乐的研究——电脑音乐将微机技术和远程通迅引入音乐研究过程,将科学分析手段引入艺术感知领域,在研究的观念、方法、规模和效率等方面,都为音乐研究事业打开了新的视野,展现了新的前景;
  音乐的教育——电脑音乐能够综合以上在创作、演奏、传播、研究诸方面的成果和优势,对于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特别是对于全民音乐素质的提高,产生独特的、卓越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这样的全民基本音乐素质较差,国家和人民的财力、物力相对不够富足的条件下,电脑音乐所能发挥的作用,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意义尤为重大。
  这些在当年更多“纸上谈兵“色彩的论述,至今已经有了许多实质性的发展。先进的技术总是具有强烈的“扩张性”,数字技术亦不例外,说电脑软件“闯入”音乐教育,用词略有夸张而事实大体如此,因为它是不请自来的,因为它使得许多人张皇失措,因为它已经和正在对音乐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式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限于篇幅,本文只介绍以学习音乐技能为主要功能的音乐教育软件,音乐欣赏软件不在其内。
  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音乐教育也应该以声音为根本,以声音作为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音乐教育的基本要素,就是在听觉信息(声音)和视觉信息(文字、乐谱和其它图形)之间进行迅速的、即时的转换。可是千百年来,人们只能以乐谱形式记录音乐的过程而不能记录音乐本身,只能以文字或图形阐述音乐的理论而不能再现作为声音的音乐本体。如果一本文学教本通篇没有文字,如果一本美术教本通篇没有图画,我们会觉得那是荒唐的、不可思议的;有史以来的音乐教本全都没有声音(称之为“千古缺失”),我们却习以为常的接受下来了!难道还有比这更荒诞的事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电脑中PC和Apple的鸿沟是非常鲜明的,在声音媒体方面,Apple远远领先PC。所以并不奇怪,当Macintosh已经出现了许多音乐软件的时候,在“黑暗的Dos”还是一片空白。这里介绍一个十多年前的Mac音乐软件“Eartraining”,是用作音乐听觉训练的。看它的界面,没有彩色,非常朴实,但是音乐功能相当好,具备了音乐听觉训练的基本内容,是一款典型的教学辅助软件。后来的听力训练软件,大体上没有超越它的框架。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从Dos直到Win31,音乐始终是Mac电脑的“专利”。“Music Lesson”是较早的一个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乐理学习辅助软件,主要供学生课下练习之用;“Pratica Musica”类型相同,似乎有些后来居上。限于当时硬件条件,界面都很朴实,也都没有彩色,在美国的学校中使用相当广泛,老师发现学生在某些方面基础不够,就“叫他自己练软件去”。在国内,虽然在1997年由“苹果电脑音乐中心”将“Pratica Musica”进行了本地化,可是由于Mac电脑价格贵,数量少,所以实际影响不大。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半,随着电脑硬件(主要是CPU速度)的进步,音乐教育软件的界面也逐渐不那么“朴实”,特别是为幼儿设计的音乐软件,总要“好看”一些才行。“Midisaurus”就是供幼儿音乐启蒙之用的,不但好看,而且好玩,孩子们看了一定喜欢,就和做游戏一样,虽然涉及的音乐知识不是很深,但是从小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不是更重要吗?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另一个软件是“Kidmusic”,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小小孩”和“大小孩”设计,其中的音乐的成分更多些。这里的图片是“大小孩”软件的一个界面,乐谱下面标有唱名,而且是“可变do”唱名(即我国一般说的“首调唱名”),这些唱名还能够由电脑“唱”出来。这两个软件都是Mac的软件,在国内至今从来还没有介绍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同样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半,PC的硬件逐渐进步,特别是“Windows”越来越聪明,终于发展到“Win98”,将Dos赶到后台,音乐这个角色终于能够在PC电脑中占据一席之地了。这时,PC才逐渐有了自己的音乐教育软件,当然,最好的软件还是从Mac平台移植过来的。上面说到的“Music Lesson”和“PraticaMusica”,还有和“Eartraining”类型相同但是更为出色的听力练习软件“Auralia”,在1997年以后的几年间,很辛苦的相继开发出了PC版本。其中“Auralia”于2003年由中音公司本地化并改名为“灵听”公开发行,在专业音乐院校中有一定影响。而“Music Lesson”和“PraticaMusica”在国内却无人问津,可能是信息不太通畅吧。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笔者曾参与Mac版“Pratica Musica”的本地化工作,感觉到这个软件虽然非常好,程度也够专业,但是从使用到内容都并不十分适合我国音乐教育的需要。因此早在1998年就主持开发了中国音协“音乐基本素养”水平测试软件,最初是Mac版,后来经“蓝色梦幻音乐软件”接收后改为PC版(本来是Mac和PC兼容,随着Mac在我国完全退出音乐教育市场,Mac版已渐渐失去意义了)。这套软件应该说是我国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在许多省份得到相当范围实际应用的第一套音乐教育软件。和“Pratica Musica”一样,也是一套教学辅助软件。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时光逐渐进入世纪之交,有一套音乐教育软件不能不提,那就是“Music Ace”,包括程度不同的两个部分。除了界面和软件编程比“Music Lesson”有所提高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不再是过去的主要供学生练习之用的辅助软件,而是更像一部“教程”,由一个跳来跳去的小老头“Piccolo教授”给学生上课。这套软件在世界影响很大,我国台湾省专门有学校介绍和推广它,并且进行了繁体中文的本地化,不知道实际推行效果怎么样。它的优点是结合了教程,而且活泼生动,但是课程的安排太具体、太死板,没有了教师的用武之地;同时,按我国的教学实际来说,进度太慢,程度太浅,又很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所以,至今没有人将它引入中国大陆。还要提及的是,这套软件也是跨平台的。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进入本世纪不过三四个年头,却是我国音乐教育软件发展的开拓时期。由新加坡“创新”公司设立的“WaWaYaYa公司”开发了适合幼儿素质教育的《WaWaYaYa漫游音乐王国》等一套四个软件,从软件整体设计到美术界面、音乐功能,都是比较成功的。作为针对幼儿的音乐启蒙,音乐程度必定非常浅,因此还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育软件。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此后,“蓝色梦幻音乐软件”在为九年义务制音乐教科书配置18张多媒体教学光盘的同时,开发了我国第一个简谱学习软件“简谱学习二十课”,既有国外软件好看、有趣的特点,又汲取了“Music Ace”的思路,将教程与练习融合一起,但是不像“Music Ace”安排得那样过细过死,加强了更高层次的交互性,便于教师和学生灵活使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以上提到的几个软件,无论国外的还是国内的,除了“Pratica Musica”和“Auralia”的部分内容能够达到专业音乐水准,总的讲还是不能满足专业音乐教育的要求。在音乐学习中,无论学习的专业是演奏、演唱或是作曲、指挥,乐理和听力是人人要学的两门既区别又联系的基础课程。“蓝色梦幻音乐软件”瞄准这两门基础课程,以两年多的时间终于开发出了一套“乐理新思路教程”,包括两本书三张光盘,首创“软件教程”和“书面教程”的概念,将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同时交由书本载体和软件载体来完成,不再是过去所谓“书配盘”或者“盘配书”,创造出一种“音乐教育载体的新型组合”。另外一个重要特色是提出了“降低门槛,细化台阶,有快有慢,有分有合”的方针,充分发挥电脑多媒体的优势,打造个人化、个性化的课程,为教师和学生开辟了非常广阔的自由空间。这样的思路和做法,在国际上也是十分领先的。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电脑软件“闯入”音乐教育领域所产生的影响,大体上如笔者1998年的一篇文章中所述,可以概括为:实践性、综合性、灵活性、生动性、参与性、效率性、科学性,从更高层次来说,会对音乐教育的教育资源、教育方式、教育机会带来深刻的、根本的影响。本文的任务只能是对此做一个非常简略的介绍,虽然不少材料都是第一次发表,也只能点到为止。如果能够让读者开开眼界,再一次领略数字技术的“厉害”,也就达到笔者的目的了。
                                         

                                                 作者博客:http://everyonesmusic.blog.hexun.com/13912943_d.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0 11: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丰富的知识,也很专业!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3 17: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my god ,这么多精华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07: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0 19: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0 19: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员,你好。这帖要置顶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5 20: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员辛苦了。非常好的教材,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7 17: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郝老师发上来的转贴非常好啊,很清楚的阐述了不要歧视简谱的问题。现在的确有在普通中学取消简谱只教五线谱的趋势,我曾经发过一个贴,(但我找不到了)就说了这个问题。不知道这些所谓的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家”们是否去调查过没有,但我敢肯定的说,在普通中学没有学某样乐器的人,毕业后会五线谱的人数是 0!而会五线谱的人无一例外是学了某种乐器的!(这里要注意了,这些学乐器的人都是在校外学的)。这样就有一个问题了——会乐器的人不要你教他就会,而且还有可能比你这个音乐教师水平还高,(我儿子读中学时音乐老师有时要即兴伴奏都叫他上的,他当时的钢琴是中央9级,老师自己都伴奏不了)而不学乐器的人你怎么教也教不会!你教了也就是白教,浪费了教学资源和学生的时间!而原来的简谱教育就可以教会大批的学生,我家兄弟姐妹几个都会简谱,就我一个是搞音乐的。总结一句话:中学放弃简谱只教五线谱我个人认为是错误的,是学校的面子工程!(好象放弃简谱教线谱就是提高了学校的级别一样)。我就敢负责任地说这样的话:如果教简谱将来还一样会有大批不会乐器的人会简谱;而如果只教线谱,那将来除了学乐器的人以外,其他的人将全部是乐盲!
      我就奇怪了,我们专业剧团都用线谱,但在某种情况下为了方便简谱照用不误!就从来没有歧视简谱的想法。而这些非专业中学音教就在乱搞(在我们眼里,他们的水平也就是和业余的差不多),这是在误人子弟啊!
个人观点,欢迎拍砖!

点评

学习了  发表于 2014-3-13 2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谱谱风    

GMT+8, 2024-3-29 23:07 , Processed in 0.05871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