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谱谱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330|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唢呐历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2 23:48: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唢呐于金、元时代传入我国。唢呐:俗称“喇叭”。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诺Surnā的音译。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我国中原地区。  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  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唢呐已在我国普遍应用。明代武将戚继光(1527~1587)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  较详细的记载见于明王圻编《三才图会》(1607年刊): 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  明朝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仕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  到了清代,唢呐称为“苏尔奈”,被编进宫廷的《回部乐》中。今天唢呐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使用颇广的乐器之一。

xin_4005032410213431052113.jpg (72.73 KB, 下载次数: 106)

xin_400503241021343105211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3-11-5 22:52:30 |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太感谢楼主分享了!~{: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3-11-4 20:26:39 | 只看该作者
我也爱唢呐,从小就受到唢呐的熏陶,不过到现在还没有真正的学习过。看这些资料让我决定要学习唢呐的心。民族文化应该代代相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3-10-9 15:34:57 | 只看该作者
唢呐在民间是广泛流传的乐器,尤其是广大的客家地区的婚嫁、丧事中应用最为广泛,他有一总套曲牌和程式,非常完整,但也很复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3-9-14 16:43:04 | 只看该作者
唢呐,是地道的民间乐器。在我们老家几乎每村都有人会吹唢呐,每逢婚丧喜庆都要用上它,但对唢呐的历史还是第一次得知。很是感谢这位蝶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3-8-29 17:00:28 | 只看该作者
我老爸是唢呐匠,在乡下遇到红白喜事事就去吹,每个月也能挣2000元左右,不过他吹的都是老掉牙的曲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3-8-10 21:04:24 | 只看该作者
有内涵,厚重的历史感,希望能多做介绍,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3-8-4 11:14:19 | 只看该作者
很珍贵的史料,珍藏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3-7-24 08:46:49 | 只看该作者
分享快乐 学无止境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3-7-6 16:06:1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纔知道嗩呐也是從外面傳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谱谱风    

GMT+8, 2024-6-4 23:37 , Processed in 0.0616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