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谱谱风 返回首页

wangshilai的个人空间 http://mail.ppfeng.com/?37079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豫剧名家樊粹庭

已有 387 次阅读2012-11-12 06:47 | 豫剧

樊粹庭(1905~1966),原名樊郁。河南遂平人。中国豫剧作家。被后人称作“现代豫剧之父”。192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学生时代经常出入戏院和票房,与艺人交往,并粉墨登场。1934年创办豫声剧院,自任团长、编剧和导演,改革豫剧的表演、音乐、服装及化妆。1935年开始编写剧本,在20余年中创作、改编剧本58 部,他的剧作思想内容健康、进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的剧作结构严谨、情节曲折、手法新颖。
  樊粹庭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作为剧作家,他一生共创作剧本37个,改编剧 本20个,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大悲剧:《涤耻血》、《三拂袖》、《霄壤恨》、《义烈风》;四大喜剧《洛阳桥》、《凌云志》、《女贞花》、《柳绿云》;四大历史剧《王佐断臂》、《水工郑国》、《宋景诗与武训》、《再生铁》;四大神话剧《红珠女》、《劈山救母》、《金山寺》、《雷峰塔》。作为导演艺术家,他是豫剧的第一位专业导演,既是学者型又是专家型,敢于借鉴,勇于创新,追求大俗大雅,文武双美。“樊戏”的风格,“樊戏”的美,也可以说是“樊派”豫剧特色,从他所导演的数百部戏中就十分鲜明而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作为戏剧教育家、剧团管理家,也是硕果累累,成就卓著。从1934年的开封豫声剧院,到1941年的西安狮吼儿童剧团,再到解放初期的狮吼剧团新生部,先后办训练班八次,培养出优秀人才数百人。尤其是不惜重金聘请高水平的名家执教,这在当时的一般剧团是很难做到的。从樊先生的戏剧思想和一系列的戏剧实践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他的一个总目标,就是一切为了豫剧改革,他的最有戏曲文化史意义的贡献就在于对豫剧的改革。正是由于改革,使豫剧由艺人豫剧向文人艺人结合型方面转换,为豫剧开创出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由于改革,使豫剧结束了只有表演没有剧本的时代;由于改革,使传统豫剧向现代豫剧转换,为豫剧开创了第二传统;由于改革,使豫剧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地方戏中狮吼而起,独树一帜。没有樊先生的豫剧改革,不知豫剧要落后其他地方戏多少年。总之,樊粹庭、“樊戏”、狮吼剧团,给豫剧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也给河南和陕西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戏曲文化资源,也可以说是一部宝贵的“樊戏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谱谱风    

GMT+8, 2024-6-16 10:00 , Processed in 0.03720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